一·品牌工作只有两件事
想事做事,贵在头脑里逻辑清晰。
有没有结构化的思维?结果云泥之别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品牌的事说来说去,无非也就是两件,一件是:品牌决策,一件是品牌事务。一个是道,一个是术。 品牌决策的事不花钱,更多的是花脑子花时间,尤其是需要花一把手的时间。想清楚自己的品牌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一来没人监督,二来没法核查,三来没有直接收益。所以一把手都懒得细想这件事,一想脑仁儿疼。有很多品牌就这么还没决策清楚,就着急忙慌的进入了事务阶段(所以事务就很难下手,怎么做都会错)。
一听“事务”,大家就都来精神了,一把手在这里看到了具体和务实,品牌市场营销岗位的人看到了可以交差的工作量。所以,大家特别喜欢处理“品牌事务”。常见的办活动、写稿子、做关系、搞投放……都是具体事务中的内容。所以在做具体事务之前,大家需要有个清醒的逻辑,就是:这个工作属于具体事务,在具体的事务中,它属于哪个部分?如果找不到这个“地图”,做事就会显得有些盲目,往往做着做着就搞不清楚主要目的和分支目的了。
我一直以来的建议是:先解决品牌决策的问题。再解决品牌事务的问题。 道不清则术不灵。这也是我一直在呼吁和实际帮助企业解决的。帮一把手和品牌负责人做外脑,梳理清楚再花钱。
因此,以往我说的比较多的话题是“品牌的真面目和重要性”,以及“品牌的底层逻辑”,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从具体事务中暂时脱离出来,看到事情的全貌和底层。这件事对于一把手和市场品牌人一直都是比较大的痛点。
知道品牌的全貌是思考方式的提升,是好的。但是如果企业着急做事,暂时又没想那么清楚,还是要行动,回到具体的屎尿屁里去,该怎么做呢?这是挺多人向我提问的一个问题。复杂的外部媒介环境怎么理解?外面的优秀案例是怎么玩的?有什么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可以上手就用吗?怎么衡量我做的好不好对不对?
二·做品牌事务需要有一套打法
从思考上升到行动,这是必然的。从2016年开始我也在逐步构建我的课程辅导体系, 到底用什么逻辑能让一个人既懂品牌又会做品牌还能做得好呢?我想透了这个过程。这个过程是:想法----章法-----做法----心法。 想法拼的是思维方式,章法比的是结构化掌握,做法论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,而心法解决的是过程中的阻力、内耗和摩擦。
朋友们一边学一边给我提要求,“倩姐能不能说说具体的打法?”“有没有什么工具和验收标准?”“该怎么证明品牌的工作效果?”因此,从去年开始我就在研发和迭代打法,这个过程有点痛苦,因为要考虑到不同的行业、不同的企业阶段、不同的学习者的水平,过程中也是几经推翻,
后来我采用了曾经在2017年【感觉要火】北上深三地千人大课的时候,最受大家欢迎的一个课程《品牌生长---打造品牌的六步法》作为基础模型,在此基础上进行彻底迭代。六年过去,物是人非,媒介环境、社会氛围,都在实实在在的发生变化,因此,品牌的打法也要随之发生变化。同时,大家需要更多翔实的案例讲解、针对每一步骤的更多工具和方法、需要评估每一步的结果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。所以我一咬牙一跺脚,推翻重做!
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小一些的企业来说,前期定位是不适合的,怎么办?资源和渠道越来越多,根本不是不够用,而是不知道怎么用,怎么办?私域里的关系如何维护?哪些关系是跟品牌相关的?品牌的故事该怎么讲?有没有什么方法?这些都是要重新整理和输出的。我意识到自己又给自己挖了个大坑。
直到2023年3月内容全部定下来并且视频录制完成,内容已经迭代了n回。新六步法从 【定好调-----捋关系----- 寻资源----攒话术----热场子----有座位】 六大流程出发,建设品牌打造的系统化结构。这个结构,来来回回我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一起Rua了好几轮,最终敲定。
六大流程的每一个流程下,分别用 【定义---推导---案例---工具方法---成果评估----答疑----总结】 七个模块的内容组成,每一步都是这样手把手带着往前走,直到最后的系统总结。这套方法,非常全面的涵盖了目前品牌具体的操作中,所涉及到的动作、角度、内容,大家常说的:话术、引流、私域、渠道等等全都在其中了。怎么做,怎么算好,有什么案例,全都有详细介绍。
作者 | 李倩 关系品牌事务所创始人、前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。